[返回首页]  

沈丁立:缅怀正来

发布时间: 2013-02-01   




缅怀正来

 

沈丁立

2013130

 

去年1228日,当我得知正来罹患重症时,感到十分震动和难过。我原来并不认识正来,但在他来到复旦并成立复旦高研院后,我即被他聘为高研院双聘教授。之后我参加了他组织的一系列学术活动,并开始了解他的学问和为人。应该说,我欣赏的不仅是他杰出学识和罕见的学术组织能力,还包括就我所了解的他的价值观(尽管这可能很不全面),因此更为痛惜他的离去。

 

这几年复旦社会科学十分繁荣,不仅各院系各学科继续发挥传统优势,而且学科间交叉互动有了长足进步,其中来自正来以及由他领导的复旦高研院的贡献功不可没。每年年底在高研院的主题年会上,海内外各路学者高朋满座,很难想象一个会议的“圆桌”能有那么硕大,以及他能认识社科领域如此众多的各学科高影响力学者,由此见证正来在我国社科范围的影响之可观。我几年来都被他邀请参加年会,这给我提供了开阔学术视野的好机会。说实话,在如此跨学科的学术场合发言,我虽然“久经”国际沙场但还是感到压力。

 

几年来正来请我参加了他组织的不少学术活动,我也从中领略了他的才情性格。在我参加的高研院学术活动中,有他请我专门给高研院的研究人员做“席敏纳”,共同研讨一些国际关系的问题;也有他请我给来自校外学者的演讲做评论,包括给约瑟夫•奈、王辑思和秦亚青等教授等做点评。这些活动都是正来本人主持,聆听他天马行空的主持话语,可以欣赏他的学术哲理与自信。正来的言行举止蕴涵着独特的领袖气质,几年来俨然成为复旦的一道风景。

 

通过与正来的来往,我有不少感触与提高。这些年我每年应约给耶鲁全球评论的英文网站写些短篇评论。由于复旦高研院承担了其中文网站的建设,为将我的英文评论译成中文,我同正来的团队又扩大了合作。发展这样一个颇具影响力的工程,需要相当的领导力,因此我不免感慨正来哪来那么多精力同时发起并开展那么多具有相当影响力的科研项目。近两年他在主持年度“上海学术报告”的项目,请我负责上海国际关系界年度发展的章节。让我总结此前未曾总结过的学科现状,确实是锻炼。我算是较晚被他融入其学术网络中的吧,但也因此提高了自己由点及面,掌握了综合分析上海一个学科的发展以及国内竞争力的能力。

 

如果说正来在诸多领域取得了相当成就并且其学术组织力无与伦比的话,我更敬重的还是他的一些价值取向与为人行事。当然这涉及具体的人与事,因此不在这里展开。尽管我与他的交集不是太多,但就有限的几件人事而言,我对他所表现的价值判断和凝聚能力十分敬重。我们还在复旦的政治学博士后流动站同事,每年几度开会,一开就是半天一天,因此有不少机会观察他对博士后研究课题以及内容的评价,其实这就是他价值取向和人性光芒的集中流露,也为我最所珍视。去年58日,复旦学生会邀请他和我以及校友张力奋参加“复旦人节”的开幕式,谈复旦人的社会责任。这是我们几位交流人生、沉淀反思并与现场学生分享理想的价值时间,恐怕也是我与他的心灵走得最近的时刻。

 

高研院官网126日发来邮件,约请我撰写缅怀文章,我回信道,“正来离去的消息传来,我无限悲痛。这是我国社会科学研究的巨大损失,是我校社会科学研究无可弥补的损失,还是我个人精神与价值世界的无量损失。”

 

今年11日,正来发来手机短信,请大家关注他开通了微博。我回他短信,“我的心与你一起跳动。”

 

今天,130日,我参加了向正来告别的仪式。我想,正来的学问论述将永存人世,他的音容笑貌将常驻我们心怀,他的价值观念也将长期激励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