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林杰:邓正来走了

发布时间: 2013-01-29   




邓正来走了

林杰

 

刚刚看到噩耗: 邓正来先生三天前,因罹患癌症,于上海辞世,时年56岁。 

 

有时候,就那么巧。 

 

这几天看傅高义的《邓小平时代》,回忆起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社会的一景:“白天听老邓,晚上听小邓”。(老邓即邓小平,小邓即邓丽君) 

 

除了政治明星和港台歌星,当时的中国,还有一批因文革耽误时光荒废而奋起读书之人,其中的代表就是另一位姓邓的人物-邓正来。 

 

邓正来曾有一篇回忆他年轻时自学成才的文章,令我感动至今,其中一个场景是:

冬天邓正来无处藏身,晚上就栖身北京的地铁,借着地铁里的灯光读书,地铁里的过堂风寒冷刺骨,不一会儿就被冻麻木了。邓正来就起身在地铁站上来来回回跑几圈,跑热了,就坐下来继续读书,读冷了,又起来跑上几圈,如此反复。 

 

1989年,经历过那次大事件后,出现了国内学者留学大潮,进行政治避难,待在国内没出去的学者则退回书斋,梳理思想,正本清源,“文化热”从此消退。 

 

李泽厚谓之“思想淡出,学术突显”,邓正来则是坚守书斋,用心治学的楷模。 

 

因为他,我们知道了哈耶克,知道了现当代诸多的西方法学家,他是用学者的特有方式来改造这个世界。 

 

上世纪90年代,学者们沉潜于书本的时候,邓正来对中国社会科学自主性的呼吁深深影响了那个时代有志于学的学者和学子,且他的影响已不仅仅再局限于法学的圈子。 

 

他主编的《中国社会科学季刊》为中国社会科学界树立了典范,成为社会科学发展的风向标。 

 

我当时作为一个身置圈外的学生,是没有资格对邓正来以及法哲学评头论足,但是每季一期的《中国社会科学季刊》却陪伴着我的读书生涯。 

 

后来我毕业参加工作,那时邓先生作为中国最知名的“学术个体户”被吉林大学聘为教授,他带着他的学生继续陶醉在学术的纯粹世界里。 

 

他偶尔也过问一下世事,打个抱不平,令人印象最深的是2004年北大朱苏力招生事件。 

 

在北大消极对待此事,在国内法学界同行大多数沉默的情况下,邓先生拍案而起,为作为势虚群体的落榜考生甘德怀鸣不平。他掷地有声道:朱苏力不要,我要! 

 

后来,头角峥嵘的举子甘德怀还真投到邓先生门下,做了博士弟子。(他们师生的论坛是公开的,我还经常去潜水,看到他们师徒的唱和之作) 

 

再后来,复旦大学成立高等研究院,四处网罗国内外社会人文学科的学术大牛,邓先生被挖去做了院长。 

 

于是,我又经常到复旦大学高研院去潜水,看看邓先生的近况与动向。 

 

邓先生借用这个高端平台请了许多知名学者去复旦游学,人民大学的雷公张鸣去过,那个哈佛大学讲正义论的桑德尔也去过,一时间人文荟萃,好不热闹。 

 

可现在,天不假年,邓先生突然之间撒手人寰,令人猝不及防,叹惋不已。 

 

56岁对于一个人文学者来讲,正值春秋鼎盛,是其学术最为精纯,思想最为浩瀚的时候,不仅能在学术上精品迭出,也可以在风仪上成为年轻学者和学子的楷模。 

 

这二十年来,在邓先生的倡导下,中国社会科学从规范到语言都获得长足进步,这也权赖各个学科的长者及新锐的引领。 

 

但时下因体制作梗,学风不纯,学界魍魉横行,学术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不升反降,真正需要邓先生这样纯正的学者以身作则,净化风气,指引我辈前行。 

 

他却走了! 走得真不是时候。 

 

邓先生安息。

林杰 2013-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