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阎克文:悼邓正来君

发布时间: 2013-02-22   




悼邓正来君

作者: 阎克文

2013-02-01 08:27:37来源:南方周末

124日一早,十分意外地看到了老邓辞世的消息,唯一的感觉就是,震惊!他还不满57岁,世道不公!

 

老邓在川外读书时的一个密友,后来成了我的同事,他对老邓的治学抱负的赞叹,令人印象深刻,一个偶然也算自然的机会,就认识了老邓,这时他刚刚做了“中国第一个学术个体户”,虽然已有那位同事的铺垫,但是对于我这个当时还无所事事的体制人来说,诧异和敬佩之心,仍是有些难以言表。

 

再往后,主要就是通过老邓的学术业绩不断认识他了。此时此地,别的轮不着笔者置喙,只想就学术翻译的话题发几句感慨。

 

现代中国的思想学术建设,总起来看,好像命中注定了要从译介西方社会科学的累累成就重新开始。这个盗火过程已经持续了一个多世纪,但却始终跌跌撞撞、步履蹒跚,毋庸讳言,很大程度上与盗火者们总被陷于不合时宜或者出力不讨好的境地有关,而且至今还是如此。不过显然,又想尽力传递薪火,又能耐得住清冷,又愿意把曲学阿世沽名钓誉的人之常情置之度外,这样的学人历来就不是不可胜数,就笔者有限的见识来说,老邓应该是当之无愧的。

 

最近三十年,尽管世风日趋浮躁和粗鄙,在五花八门的压力和诱惑下,中国式“知识分子的背叛”似乎也越来越成为时髦,但新一轮西学汉译和研究的大潮却一直势不可挡,不仅更加多彩,而且更加系统。值得强调的是,在官学杂乱无章、不着边际的环境中,学人群体松散的自发努力下形成了这种有力趋势,倒也清楚地反映了广泛汲取思想资源、重建与整合价值体系的普遍愿望和要求。老邓在这个大潮中的身影显得十分突出,已是有目共睹。

 

笔者自己也从事学术翻译多年,幸蒙诸多师友教诲,受益匪浅,其中老邓的一个态度就一直念念不忘。他曾开过翻译课,却给学生们强调说,这门课不是翻译课,它训练的是一种品格,一种“一个字都不能混”的品格。也许可以说,按照流俗的评价规则,锤炼这种品格本身,可能就不合时宜。

 

2011年初,已有多年无缘拜访老邓,正在笔者术后住院期间,没想到老邓会打来电话慰问。简单谈了谈彼此的近况后,老邓突然提高了音量,几乎像喊出来那样说道,“兄弟,咱们都别死啊,还得干活呢!”仅仅两年,竟然阴阳两隔。老邓仙逝,兀自不合时宜!